為了傾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精神,8月13日,青島科技大學學子組建“弘揚延安情,共奏創(chuàng)想曲”社會實踐團,赴陜西省延安市開展“學習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2023年全國大學生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通過參觀魯藝-延安文藝紀念館,集體合唱«黃河大合唱»,了解革命文學,唱出中國青年之豪情。
了解革命故事,牢記中國歷史
8月13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魯藝-延安文藝紀念館參觀學習。團隊在這里駐足、聆聽、感受、接受紅色革命教育、接受靈魂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禮。漫步在魯藝-延安文藝紀念館,觀看眼前的每一幕,思緒不禁被帶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紀念館中的一桌一椅,一冊書卷、一幅圖畫,都仿佛在訴說著當年延安魯藝的一個個感人故事。簡陋的桌椅,可以想到當時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條件十分簡陋,但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魯藝人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珍貴的藝術作品。而且,延安時期的文學作品是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誕生的,為服務于抗戰(zhàn),作家們奔赴前線,深入敵后方,創(chuàng)作了大量揭露日寇侵略罪行、謳歌抗日軍民英雄事跡的報告文學、小說、詩歌、散文,在外報刊上進行傳播,為動員民眾、團結抗日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通過上前線,下基層主動接近工農(nóng)兵,力求通過體驗基層生活,接近群眾、了解群眾、爭取創(chuàng)造出更為貼近群眾、反映群眾呼聲的作品。作為一名中國共青團員,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為人民著想,將人民利益放于首位。
頌英雄氣概,揚民族精神
走出魯藝-延安文藝紀念館,接下來便是《黃河大合唱》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饵S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它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中華民族的靈魂中迸發(fā)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要牢記祖國慘痛的抗戰(zhàn)歷史,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從每個人做起,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報效祖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先輩在我心中,奮斗永不停歇
8月13日下午,實踐團成員到達延安市楊家?guī)X革命舊址,由延安楊家?guī)X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黨婕瑞為全體實踐團成員講解踐行總書記來延講話精神。黨婕瑞副主任分別從三個方面解讀楊家?guī)X革命舊址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中共七大產(chǎn)生了推動中國歷史進程的一個又一個重大決策,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此地《白毛女》、《東方紅》等特色歌曲詳細講解,指出了歌曲可以借以打倒我們民族的敵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歌曲可以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最后指出延安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黨可以順利走過24年的歷史歷程,源于敢于堅持真理,同心同德,永于自我革命,批評與自我批評。最終,激勵青年人要牢記使命,走好青年人的新長征。
實踐團成員唐寬碩作為實踐團成員代表總結發(fā)言:“作為青年學生,我們要堅持終身學習,要肩負起時代和社會的責任,為藍圖添磚加瓦,前往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艱苦困難的地方磨煉自己,增長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