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酷暑未曾擋住同學們三下鄉(xiāng)的腳步,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賡續(xù)黨的紅色血脈,使青年學子更加深刻的領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熱土一杯魂”的革命精神,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源于一代又一代革命前輩的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紅色拾光”社會實踐隊于2023年8月8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高峰頭鎮(zhèn)對一位革命老人進行了訪問,通過聆聽老人講述戰(zhàn)爭年代革命故事,了解建國初期黨的光輝歷程,有效地增強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革命老人是社會、歷史給予我們的一筆無形的資產(chǎn),這是用多少金錢都無法衡量的。喝水不忘挖井人,為繼承他們的精神,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紅色拾光”社會實踐隊隊員來到革命老人的家中,老人待人親切又很健談,向實踐隊員講述了革命時期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仡檻(zhàn)火紛飛的年代,老人感慨萬千,他說: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chǎn)黨是為我們老百姓謀幸福的,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擁護共產(chǎn)黨,送子女參軍,送糧食上前線...在講述這些親身經(jīng)歷時,他反復叮囑年輕人,要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

圖為社會實踐隊隊員對革命時期老人進行采訪。
采訪過程中,老人用鏗鏘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年輕人要牢記黨的初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老人說,“我們這一代人為黨和人民奉獻了一生,希望年輕人們能傳承紅色基因,扛起責任,勇于擔當,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通過這次采訪,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這位革命老人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黨齡生涯中對黨和人民的深沉情懷。讓我們銘記老一輩革命家、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繼承紅色傳統(tǒng),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永遠保持赤子之心,永遠保持初心不改。這位革命老人以他的言行彰顯了一種赤子情懷,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共產(chǎn)黨人堅守初心的力量。他的經(jīng)歷和見聞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初心,才能永遠保持奮發(fā)向前的力量。

圖為社會實踐隊隊員們與老人們閑談。
每個人都有著來自父母給予我們的的不同基因,而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給予我們每個中國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變異的基因。新時代我們在向前奔跑的過程中會面臨數(shù)不盡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更應該珍惜共產(chǎn)黨留給我們的這無比豐厚的精神財富。最后,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一定會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增強自身本領,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謹遵先輩教誨,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我,在實現(xiàn)個人理想的同時為國家藍圖錦上添花。不斷汲取先輩榜樣的力量,讓紅色基因傳承萬代千秋。

圖為“紅色拾光”社會實踐隊隊員合影。
即時當勉勵,歲月不饒人,與老人們近距離的交談,是此刻筆尖下寶貴的財富。中國也正是是在代代共產(chǎn)黨人的接替中,跨過了許多磨難,不斷的延續(xù)著。“血脈流貫弦歌不輟,爝火傳薪松竹常青。”紅色基因由一代人到下一代人,現(xiàn)在來到了我們這一代人,也將交給我們的下一代人。“關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此次訪問革命老人之行,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紅色拾光”社會實踐隊隊員不僅升華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更堅定了自己潛心求知的信念,明確了自己奮發(fā)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