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師院三下鄉(xiāng):助力農村教育,傳遞愛心與知識
作者:杜開銀 來源:貴州師范學院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
在炎炎夏日的,貴州師范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種科數苗”志愿服務隊踏上了前往清鎮(zhèn)市站街鎮(zhèn)楓漁社區(qū)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旅程,為當地的農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支由學院各專業(yè)學生組成的實踐隊,以“種科數苗”為名,旨在通過科技的力量為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帶去希望與知識。
小小編程師,童心獻給黨
實踐隊員杜開銀同學,從mind+主界面的開始介紹了事件、運動、偵測、聲音等基礎模塊及其功能,逐步引導他們通過“Mind+”學習編寫游戲、動畫、互動性故事等程序代碼。在服務隊員帶領下小朋友制作了Ai垃圾分類小助手,運用事件、運動、偵測、聲音等基礎模塊做出程序,實現垃圾分類的功能。經過一天的小組教學指導后,小朋友們掌握了基礎的編程技能。為考驗小朋友的學習和動手能力,服務隊組織了編程作品大比拼,小朋友們現場展示了制作的“黨旗飄揚”、“升國旗”等DIY畫板小作品,小朋友們展示國旗升起、黨旗飄揚的小動畫,通過點燃“紅色引擎”,助力“藍色夢想”。多個小朋友在學習中反應能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編程知識很開心的,了解了平時使用的軟件和游戲怎么實現的。并表示有機會將會繼續(xù)學習編程,用所學知識回饋社會
創(chuàng)客小空間,放飛大夢想
實踐隊梁克龍同學還組織了最美小創(chuàng)客評選活動,鼓勵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動手制作自己的創(chuàng)客作品;顒幼铋_始梁克龍同學講解了什么為創(chuàng)客:創(chuàng)客是指那些出于興趣愛好、樂于分享、敢于將自己獨到的想法轉變?yōu)楝F實的人,在創(chuàng)客運動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造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并且與他人分享;都可以參與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隨后實踐隊隊員展示了他們所設計制作的創(chuàng)客作品,“蜂巢衛(wèi)士”、“智能滅火小車”、“自動澆花系統(tǒng)”。同時教授小朋友們如何設計制作創(chuàng)客作品。在小朋友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他們充分運用自己領到的材料,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成功地制作了多個精巧的作品。最后,小朋友們紛紛展示自己親手制作的小作品,每個人都在興奮地介紹著作品的特點和自己的創(chuàng)新想法。對于他們的作品,實踐隊的隊員們紛紛表示贊揚。
悅享AI,點亮未來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服務隊還為孩子們提供了云端人工智能系列課程。隊員將課程分為兩個部分。在知識學習部分,先是言簡意賅地為小朋友們介紹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五個發(fā)展階段”和“我們生活中的人工智能”,讓小朋友們對人工智能概念有初步認識。接著引導小朋友們分享身邊的關于人工智能小故事,讓小朋友們知道人工智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了解科技發(fā)展給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在親身體驗部分,隊員帶來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巡檢小車,為小朋友們介紹了其工作原理和工作場景,并在隊員的指導下讓小朋友們親自操作智能機器人體驗其樂趣,最開始機器人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到最后機器人能夠做打拳等復雜動作,另一群小朋友圍著智能巡檢小車,不斷的給小車增加難度,小車地圖也從最開始的一個障礙物,到最后的各樣的障礙物。小車絲毫不害怕,勇往直前,成功到達終點,活動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在實踐過程中,服務隊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一起參加團隊活動,一起分享快樂和夢想。為當地的農村教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貴州師范學院的歷史長河中,激勵更多的人投身于社會實踐,為祖國的繁榮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一位隊員在日記中寫道:“當我們收到小朋友的感謝信時,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志愿者的責任和使命。”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8-07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