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為加強學生檢索文獻、文獻閱讀能力,提升學生專業(yè)認知度和認可度,依循發(fā)揮“黨建+專業(yè)”的工作思路,由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黨建委員會主辦、生命學院研究生黨建委員會承辦的“文獻查閱經驗分享報告會”于“飛書”平臺線上舉辦成功。本次報告會邀請到電子科技大學資深博士后蔣思思為各位“科研新手”帶來多方面的科研技能分享,目的是幫助同學在專業(yè)文獻檢索、科研計劃、科研分析、科研技能、整理成果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更加適應研究生涯。
第一部分:文獻類型與文獻檢索
本部分蔣思思老師主要從文獻主要類型和文獻檢索方式進行闡述。
文獻類型的不同,其所涵蓋的內容也有所不同,通過蔣思思老師的講解,同學們了解到不同類型文獻所具特點和適用范圍,能根據(jù)自身文獻閱讀需求精確查找到相關信息。而獲取相關的文獻資料又要通過多平臺的文獻檢索,蔣思思老師不僅分享了相關檢索平臺,同時也進行實際操作,讓同學們清晰了解文獻檢索技巧。
第二部分:文獻篩選、管理與略讀思路
文獻檢索結束后,對其篩選和整理就成為必經之路。通過閱讀文獻可以較為全面深入地了解某個領域。但是在檢索論文過程中面對數(shù)量龐大的論文,很多人會有困惑:不知道從哪篇開始看,又有哪些文章值得讀。蔣思思老師從論文結構分析以及略讀思路等方向,解決論文篩選問題,讓同學們能夠清晰:如何在多如繁星的文獻中,找到屬于你的“北斗星”?如何評價哪些文獻對于你整個科研思路是有意義的,哪些文獻屬于重量級,而更多的文獻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第三部分:文獻精讀和談論答疑
精讀文獻首先是與自身研究相關度極高的論文,通過精讀文獻幫助我們了解研究問題的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學習研究方法等,并據(jù)此拓展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方法、判斷所做研究價值、創(chuàng)新性程度等。這一部分的分享,主要是想讓同學們達到:①能利用一句話準確概況出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并分析指出論文的優(yōu)點和不足。如此,就算吸收了這篇文獻,并能將總結寫入研究論文的引言中,客觀地引用概況該論文的貢獻。②學習掌握論文所提研究方法/模型/算法/實驗設計等核心內容,內化吸收、為己所用。
在最后環(huán)節(jié),蔣思思老師與同學們親切答疑,解答了更多科研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體現(xiàn)了同學們樂于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