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fā)明和智慧結晶,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文化。為此,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興夢夏鄉(xiāng)”暑期“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隊于2023年7月7日上午9:00在徐家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了一堂充滿魅力與快樂的趣味語文課。

圖為志愿者講解結繩記事 夏毓晗 攝
語文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縮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積淀,是博大而豐滿的精神元素。課堂伊始,志愿者通過一個簡短有趣的視頻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拉近與小朋友們之間的距離,緊接著她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引出結繩記事和倉頡造字這兩個神話故事,進一步加深小朋友們對中國漢字的認識,與此同時志愿者引領小朋友們觀看甲骨文視頻,觀看過程中,她以親切活潑的話語告知小朋友們做好筆記,有效調動學習熱情,進而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答環(huán)節(jié)中,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精心構思課堂安排,設置出有趣益智的“認字識友”系列游戲——小朋友們利用手中提前發(fā)放的甲骨文與楷書卡片,熟悉并加深自己對甲骨文文字的理解,仔細認真觀察構字特點,從而進行一對一匹配,找到自己的漢字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鞏固所學內容,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做到了有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最后,志愿者對本堂課程內容進行總結,鼓勵小朋友們課后多多交流有關甲骨文的知識,小朋友們都一致地點了點頭,表示一定會做到。

圖為小朋友們正在進行“認字識友”小游戲 夏毓晗 攝
有了甲骨文,中華文明就有了記錄與傳承的工具,經過志愿者簡雯的生動講解,甲骨文流傳到每位小朋友的內心,其包括的所有情感、知識、思想、經驗,通都過文字一代代流傳下去,課堂上小朋友們寫出的橫豎撇捺是對中國漢字的肯定、歌頌、學習、應用,真正做到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漢字在信息時代大放光彩。
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世界,橫豎撇捺可以窺見諸多人生的道理。相信通過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興夢夏鄉(xiāng)”暑期“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隊帶來的趣味語文課堂,小朋友們一定能對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有更深的認識,文化自信心得到增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激發(fā),深入感受到中國漢字的獨特、神秘、有趣,同時希望志愿服務隊的隊員與徐家鎮(zhèn)中心小學的小朋友們一起探索甲骨文的奧秘,發(fā)揚傳承好中華文化。
記者:牟意
攝影:夏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