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赴池州市月亮湖社區(qū)‘池堂’科教實踐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為使孩子們充分感受物理化學的魅力,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的樂趣,7月16日,池州學院“赴池州市月亮湖社區(qū)‘池堂’科教實踐團”來到月亮湖社區(qū),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系列物理化學相關實驗。

活動開始前,實踐團成員們準時到達月亮湖社區(qū)開始接待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向他們介紹了此次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小朋友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對實驗內容充滿了期待。也有的小朋友表現(xiàn)的比較靦腆與拘謹,但通過實踐團成員們的講解與鼓勵,也開始漸漸地放開自我,主動地與大家交流,與周圍的小朋友合作。通過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實踐團明白他們此次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實驗開始了,實踐團隊長王偉先向小朋友們簡單介紹了物理這門學科,并提問“那大家還知道有哪些自然學科呢?”這時有一位小朋友高高的舉起了手,回答道“我知道,還有化學、生物、地理。”這一個簡單的回答就讓大家對這個年齡不過8歲的小朋友刮目相看。當進行非牛頓流體實驗時,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將淀粉與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攪拌過程中,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本液體開始慢慢的發(fā)生變化,最后變成了一種神奇的狀態(tài)。王偉讓小朋友自己先慢慢地將手放入其中,感受其液體的性質,然后再用拳頭或小錘子直接用力地敲擊,會發(fā)現(xiàn)又有固體的性質。這一個個小小的實驗既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與魅力,也拉進了實踐團與他們的距離,更讓大家感受到作為老師所必須的耐心與艱辛。

物理實驗結束以后,實踐團成員馬毛愁開始帶領孩子們完成化學小實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化學實驗,馬毛愁向孩子們演示完后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做實驗。在孩子們親手做實驗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沒能成功的完成實驗,實踐團成員們就與他們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原因后再讓沒有成功完成實驗的孩子重新開始,直到他們順利的完成實驗。雖然有的孩子在做實驗時失敗了很多次,但是他們也沒有放棄,每次失敗后都會反省自己到底錯在哪里,然后在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實驗。在實踐團成員們指導孩子們做實驗的同時,他們也跟孩子們交流著學習、愛好、理想,整個實驗課堂上實踐團與孩子們有說有笑,歡樂的笑聲充滿了整個活躍的實驗室。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鞏國所學知識,按時保質完成各自的暑期作業(yè),在實驗課堂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們將對孩子們進行作業(yè)輔導。實踐團成員們針對孩子們不會的作業(yè)難題進行一對一解答,查缺補漏孩子們不清楚不熟悉的知識點,幫助孩子們打牢學習基礎,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們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高效地完成暑假作業(yè),從而讓他們更加健康快樂成長。

本次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手的行為習慣,增強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一步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的所學知識和實踐經驗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未來的路還有很長,暑期社會實踐能為這些孩子們做的只是點滴。短暫的實驗課可能會在他們的心底翻起點點浪花,成為他們走向科學道路的開始。也可能像是投入海里的細小砂礫,在茫茫大海中上下起伏,最后沉入海底,消失無蹤。振興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穩(wěn)步發(fā)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關注孩子們的教育,做他們成長路上的一盞燈火,給予他們一些溫暖和幫助,以星星之火,點亮他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