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手工藝品,觀察手工藝人的勞動過程,體會歷史傳承下的工匠精神并從中汲取寶貴的勞動經(jīng)驗,2023年7月22日,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人生三部曲”實踐團前往淄博市琉璃工廠開展實踐活動,參觀工廠并采訪有關(guān)勞動者。
實踐伊始,實踐團成員與琉璃廠老板取得聯(lián)系,表明來意,在征得老板同意之后,于清晨驅(qū)車來到琉璃制作工廠參觀。在相關(guān)負責人的帶領(lǐng)下,實踐團成員先是對工廠整體進行了參觀。整個工廠占地約四百平方米,在工廠內(nèi)矗立著幾座專門用于燒制琉璃的熔爐,大小工位分布于四周,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工具,用于塑造不同形狀的琉璃。

圖 1 溫度高達600攝氏度的熔爐
隨后,為了進一步了解琉璃是如何由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精美的工藝品的,實踐團的成員們分別向正在工作的工人們采訪,工人們在得知實踐團的來意后,很熱情的向其展示琉璃藝品的制作過程。要知道,琉璃的制作過程是十分繁瑣的,通常包括化料,挑料,吹制,塑形和退火五大部分,每一步都考驗工人們的手法和耐心。一件好的琉璃,甚至要經(jīng)過幾十步工藝打磨方能得到,單是加熱和冷卻就得反復多次。其中最難的莫過于是對燒紅的琉璃進行塑形了,不僅要用熟練地使用各種工具,還要對琉璃變硬的時機把握地相當準確,這對工人的技藝要求極高。

圖 2 手藝師傅正在進行琉璃的塑形工作
與此同時,實踐團在對工人們的采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堅持在廠中工作的大部分都是有十多年工作經(jīng)驗的老員工,幾乎沒有年輕人的面孔。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工人們不僅要在高溫天氣下工作,還要時刻與滾燙的熔爐為伴,甚至還可能因為意外而受傷。工作、環(huán)境的雙重困難下,導致愿意學習手工琉璃的人越來越少。然而,這也正是傳承手工琉璃制作所必須要經(jīng)歷的難關(guān),琉璃制作不僅僅是我國的一項傳統(tǒng)手藝,更是一隅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為了讓這一技藝不在落寞,更為了讓后輩們不因失去這項技藝而感到遺憾,當代青年們有責任向全社會呼吁,讓更多人去了解,去關(guān)注,去傳承。
最后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實踐團的成員們不僅看見了琉璃廠工人們工作的艱辛,更看到了工人們背后所展現(xiàn)出的傳承精神和勞動精神。在充分了解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更對勞動有了更深的認識,唯有不辭辛勞,踏實苦干,做堅定的勞動弘揚者,做篤定的奮斗接班人,才能于方今盛世譜寫最動人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