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與惡的距離
作者:螢火探興社會實踐隊 來源:螢火探興社會實踐隊
未成年已逐漸成為社會的一大主流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顯著,而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在未成年給社會帶來生機的同時,未成年的社會危害性也在逐步提高,為探究未成年犯罪背后的真相與事實,2023年7月31日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螢火探興”實踐隊來到了江西省南昌市第六中學,展開了一次實地調(diào)研。
小隊成員首先為中學生們普及了相關法律,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民法典》等,為中學生們了解并預防未成年犯罪打下良好基礎。
小隊成員在與中學生們交流時得知,在學校內(nèi),接觸的法律領域較少,附近也很少能與法律打交道,這就體現(xiàn)了未成年的法律意識欠缺,是未成年犯罪率提升的一大隱患。家長怕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也很少會給孩子了解刑事案件,因此我們得出結(jié)論,未成年犯罪是由多方因素共同構成的,環(huán)境對其影響極大。對此成員們提出一些建議:
教育行政部門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突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理念。教育行政部門是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監(jiān)督管理的行政主體,在本次立法修訂工作中,突出強調(diào)了教育行政部門應在具體工作中引導學校、教育工作者建立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意識,并科學地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門鼓勵和支持學校聘請社會工作者長期或者定期進駐學校,協(xié)助開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參與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等行為。此外,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校園欺凌防控制度,減少甚至是杜絕校園暴力,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針對不良行為,應給予及時的干預和介入。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行為,包括吸煙、飲酒、曠課、逃學、沉迷網(wǎng)絡、賭博等。相較于嚴重不良行為,不良行為具有明顯的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小的特點,因此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特別強化了家庭、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干預。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有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加強管教。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fā)現(xiàn)本轄區(qū)內(nèi)未成年人有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依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應當加強管教,對拒不改正或者情節(jié)嚴重的,學?梢愿鶕(jù)情況予以處分或者采取相應的管教措施。
希望未成年在未來的發(fā)展中繼續(xù)閃閃發(fā)光,遠離犯罪。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8-21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未成年與惡的距離
- 未成年已逐漸成為社會的一大主流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也日益顯著,而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在未成年給社會帶來生機的同時,未成年的社會
- 大學社會實踐 08-21
- 地信學子:赴延安圣地,傳偉大精神
- 2023年6月28日—7月15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延安圣地,傳偉大精神”實踐小分隊前往陜西省延安市圍繞弘揚“延安精神”為主題
- 大學社會實踐 08-21
- 社會救助,我們在路上
- 社會救助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yè),旨在給予那些身處困境中的人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踏著七月的響聲,為進一步給弱勢群體提供幫助與支
- 大學社會實踐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