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貫今,戎馬一生——參觀周玳官邸
作者:丁琬璐 孟釔辰 來源:丁琬璐 孟釔辰
7月6日,中北大學表里山河暑期社會實踐小隊來到了代縣周玳官邸。隨著講解員的敘述,周玳的生平事跡一件件如畫布般展開。周玳為山西省代縣陽明堡鎮(zhèn)馬站村人,是抗戰(zhàn)初期山西乃至全國頗有影響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戰(zhàn)功卓著的高級將領,也是一位胸襟寬廣的愛國賢士。
講解員說沒有人的成就是平白無故的,周玳自幼便聰穎過人,七歲入私塾學習,從小就目標明確立志要成為國家有用之才。周玳在代州中學堂畢業(yè)后,先后在北京清河陸軍第一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一期炮科就讀,十年的系統(tǒng)軍事教育,為他打下堅實的兵學功底。周玳在炮兵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在民國軍事發(fā)展史上,山西炮兵位居全國前列,而周玳就是山西炮兵的創(chuàng)始人。周玳自保定軍校一期炮科畢業(yè)后,歷任山西炮兵隊長、連長、營長、科教官。隨著閻錫山幾次擴軍,炮兵形成團級建制時,周玳又升任炮兵團長,同時兼任山西炮兵總教練。閻錫山組建炮兵司令部時,周玳晉升為炮兵司令,從此成為晉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核心人物。
1937年,八路軍北上抗日時,路經(jīng)太原已是深秋,但戰(zhàn)士們還是單衣裹體。周恩來和閻錫山交涉給養(yǎng)問題未果,周玳背著閻錫山向3500多名八路軍官兵每人撥發(fā)一套棉軍裝和一袋大米,解除了八路軍的燃眉之急。周玳雖然成為一位國民黨但一心向國的初心未改。
位于代縣城東南街周家巷11號的周家大院是民國時期周玳的官邸,原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現(xiàn)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整個宅院建筑精巧,是代縣現(xiàn)存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的一處民國時期建筑群,也是忻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講解員的介紹了周玳官邸在建造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建造大院要購買東南街薛家巷大部分民房,周玳在購買民房過程中,一再叮囑承辦人員,一定不能讓賣房人吃了虧,該補的就補。其中,靠西頭的一戶張姓不論給多少錢,就是不賣。周玳沒有以權(quán)勢壓人,還是尊重了對方的意愿,最終沒有買成。周家大院施工期間,周玳還視察了一次施工現(xiàn)場。當他看到工匠們坐在平放的兩塊磚頭上打磨和雕刻磚頭非常辛苦,就讓管家給每個工匠發(fā)了塊墊子。周家大院建成后,為了感謝街坊四鄰,周家放飯了一個月,代縣城內(nèi)三關四街的居民都可以到周家大院就餐。講解員還舉例介紹了周玳的為人處事有口皆碑。解放前,周玳乘車進馬站村時,在村口就下車摘帽。他見到長輩駐足問好,見到平輩點頭微笑,見到孩子也會夸獎幾句;離家出村時,照樣是逢人揖別,走出村口再上座駕。每逢過年回家,周玳總要帶些銀元回來接濟鄉(xiāng)親。開始他安排人把銀元裝到一個小木箱子里,放到村里他家門口的大街上,讓村里人根據(jù)家庭情況自己拿,可是老百姓也有犟脾氣,不落窮名,沒人來取。后來,周玳改變方式,把放銀元的箱子放到村里的廟里,凡孤兒寡母,親自派人把銀元送上門,其他鄉(xiāng)親則到廟里根據(jù)各自情況隨意拿取.村里的鄉(xiāng)親都很自覺,最多也就拿三五塊。
全國解放后,周玳將自己在太原、代縣、繁峙等地的房產(chǎn)全部捐獻出來,支援國家建設。抗美援朝時期,周玳又將自己所存金條、首飾、存折等錢款細軟悉數(shù)捐出,貢獻于抗美援朝和山西的建設事業(yè)。1955年初,周玳在林業(yè)部任職時,又給代縣縣委寫信,表示自己在代縣城內(nèi)的宅院和牌坊也不要了,一并捐獻給政府。
周玳官邸雖然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就是代縣城東南街周家巷11號的周玳大院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之前曾經(jīng)作為糧倉被保護,氣候干燥,占地面積大并且建筑良好堅固結(jié)實能夠很好的防潮防鼠防蟲是作糧倉的絕佳場地。現(xiàn)在是代縣的一處圖書館。周玳本身就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他的官邸作為圖書館也不失為一處美談。周玳戎馬一生,曾任閻錫山的晉軍炮兵司令,跟隨孫中山北伐,后供職于傅作義門下,還與眾多國民黨愛國將領交情頗深,人們習慣地稱他為'將軍'。他以愛國為精神支柱,自幼就將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交織在一起,為民族復興、祖國昌盛傾盡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尤其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矢志不渝地攜手共產(chǎn)黨抗日,新中國成立后,共產(chǎn)黨人總是常常提起他。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8-23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感巖孔之非遺,體匠心之傳承
- 為了增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意識,深入了解貴州省金沙縣巖孔街道非遺發(fā)展現(xiàn)狀,讓根植于金沙縣的民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走近青年心中,7月
- 大學社會實踐 08-23
- 走入梁家河知青故居,回顧艱苦奮斗舊歲月
- 7月15日,煙臺大學星星之火社會實踐隊來到梁家河開展集中社會實踐。學習梁家河蘊含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 大學社會實踐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