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強軍號召,踐行“青春有約,走入軍營”誓言,8月27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攜筆強軍”實踐隊走訪慰問青島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聆聽他們的英勇事跡,感悟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
穿越烽火歲月,尋憶崢嶸時光
時光回轉(zhuǎn),再回首風雨兼程路,看今朝砥礪再出發(fā)。8月27日,"攜筆強軍"實踐隊來到大荒村拜訪張進堂王洪金老戰(zhàn)士。踏入大荒村,實踐隊受到了96歲高齡的王洪金爺爺?shù)臒崆闅g迎。他于1948年12月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于1950年10月至1951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那場戰(zhàn)爭中,王洪金爺爺負傷失去了一只胳膊。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段鮮活歷史,每段講述都是一份紅色記憶。“爺爺,您能講講您當時的抗戰(zhàn)時光嗎?”實踐隊員姑再麗努爾·如蘇勒問到,王洪金爺爺便回憶起了那段崢嶸歲月。王洪金爺爺是一名阻斷兵,他回憶說“當時美軍裝備先進,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飛機飛過時,炮彈如雨般傾瀉而下,無處可躲。為了阻止敵人越過防線,我和戰(zhàn)友們一個接一個上前。”爺爺?shù)母觳惨彩窃趹?zhàn)場上受傷的,他笑著說這是榮譽的象征,“打仗哪能不流血不犧牲,但如果能打勝仗,犧牲這一條胳膊又算什么!”王洪金爺爺說道。
“有人問我什么是祖國,當我們跨過鴨綠江,看見眼前熊熊的戰(zhàn)火,背后就是祖國。”這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的話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抗美援朝的老戰(zhàn)士們慷概奉獻自己的一切,視死如歸,無怨無悔,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道鋼鐵長城,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傾注于中華大地上,生生不息。
賡續(xù)奮斗精神,厚植青年擔當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cè)耳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xù)傳承、世代發(fā)揚。” 中國人民在抗爭中孕育出的偉大精神,是指引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復興的明燈。我們這一代青年有責任、義務將其傳承下去。
弦歌不綴,薪火相傳。“攜筆強軍”實踐隊退伍大學生孫曉燁和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王洪金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王洪金爺爺期盼著青年一代能永遠銘記革命歷史,傳承奮斗的精神,將軍隊勇攀高峰、勇往直前的精神牢記于心,努力奮斗、刻苦訓練,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他說道:“前方正是你們的時代,要敢于奮斗,不負時代的期望。中華民族的復興指望你們!”兩代人的目光交匯,這是精神的傳承,也是責任的傳承。
回首征途,千山萬水皆榮遠;展望前途,萬象更新春意濃。我們這一代青年為時代所賦予,在偉大的精神中獲得力量,我們在復興的道路上,縱然山巒萬重,也決不止步;縱然途中崎嶇,亦必努力向前。
退伍不褪奮進志,年老不忘奉獻心
山高水遠,志襟恒勇;盡忠職守,初心不改。王洪金爺爺?shù)姆欠步?jīng)歷塑造了他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大荒村的黨支部工作人員細細訴說著他的故事。即使王洪金爺爺已經(jīng)退伍,他仍然保持著樸素艱苦的作風,不忘奉獻,利用閑暇時間參觀家鄉(xiāng)的變化,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雖然爺爺因為胳膊殘疾而生活困難,但他從不依賴別人,自己克服困難,獨立生活,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戎裝雖脫,軍魂不變;崗位雖換,初心不改。王洪金爺爺用軍人初心耕耘希望田野,將奉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堅守著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我輩少年郎,曄曄如扶桑,在偉大精神中汲取力量,復興路上,雖千山,不可阻;雖襤褸,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