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子大調研——我為家鄉(xiāng)做貢獻
作者:展思奇 來源:個人
調研總結
主要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對東平縣各個鄉(xiāng)村的調查,了解到,每個村均不屬于合并村,主要的地勢為平原,人均年收入5000,不屬于國家重點幫扶村。農戶主要經濟來源于農業(yè)生產,糧食作物,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和甘薯為主,糧食占地面積比例在80%-90%,主要經濟作物以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絲瓜,豆角等蔬菜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的,經濟收益在20%-30%,經濟作物占地面積不足10%,養(yǎng)殖類主要以豬,牛,羊為主,帶來的經濟收益高達50%-60%,不從事水產養(yǎng)殖,林果業(yè)以蘋果,梨,桃為主,占地面積和收入均較小。村內沒有地理標志產品,綠色農產品標志產品和有機農產品標志產品。當前村中特色產業(yè)發(fā)展存在的問題是資金短缺,在集體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該問題。村民使用自來水,集中供水管網使村內人畜飲水水源得到充分保障。由于資金問題未實現排污溝渠和管道全覆蓋,因此村中的污水主要排放于自家化糞池。村內實現的巷巷通,戶戶通,公共交通的出現,路燈的安裝讓本村成為宜居村莊。村莊被評為美麗鄉(xiāng)村。村民通過公告欄和微信得知黨務,村務,財務等信息,近五年來,鄉(xiāng)鎮(zhèn)村年終考核中平均成績?yōu)橹械取4逯行枰黾踊蚋纳频墓不A設施有三項,分別為小學、幼兒園等教育設施,綠地、小廣場等戶外活動設施和公告廁所;目前需要優(yōu)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養(yǎng)老助學問題和教育公平問題。州城街道多措并舉,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全力推進村級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確保村級便民服站規(guī)范、高效運行,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選做任務完成情況
這次調研活動我們進行了兩個選做活動任務,一是在村內開展黨的理論政策宣講,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我省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強省建設的目標定位,結合專業(yè)學習的思考、感悟,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積極宣講黨的二十精神、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建設農業(yè)強國等政策理論,以及山東省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農業(yè)農村各項改革等具體政策舉措,促進黨和國家理論政策深入人心,更加有效地貴徹洛實 二是開展社會志愿服務。聚焦服務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人才振文化振興、生態(tài)振興、組織振興,緊密對接鄉(xiāng)村的實際需求
1了解文化歷史,弘揚革命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fā)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了解東平文化歷史,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團隊第一站來到了東平博物館。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先后參觀了文明起源展廳、陶器瓷器展廳、玉器青銅器展廳、精品石刻展廳、歷史名人展廳與民俗風情展廳。其中,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宋代捶丸的展覽,據講解員介紹高爾夫最早應該起源于捶丸,也就是起源于中國,而捶丸等歷史文物便是最好的證明,這更加讓我們感受到了保護文物、認識和了解文物,傳承歷史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了解到無數愛國友人為了祖國歷史文物的保護,不斷為文物奔走,進行捐贈。更好地展示和宣傳東平文化,發(fā)揮文物應有的價值。我們也應盡自己努力為保護和傳承文物做出自己的貢獻。
2銘記英雄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為銘記英雄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緊接著第二站我們走訪了東平縣烈士陵園,它始建于1958年,位于大清河北,王陵山東側。剛走進紅色文化廣場中央,映入眼簾的是抗戰(zhàn)調研墻,墻上鐫刻著東平縣抗戰(zhàn)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報告,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國恥,發(fā)憤圖強。烈士陵園牌坊左右兩側是兩面紅色文化墻,圖文并茂刻畫了東平的抗戰(zhàn)歷程。東面文化墻主要介紹了東平的主要烈士事跡。在東平革命烈士墓群,北邊矗立著崔宜平、王相宜等十多位不同年代、不同職務的革命烈士的墓碑,西側是集中安放的50名無名烈士墓碑,這里共安息著近1200烈士的英靈。我們靜靜地肅立在紀念碑前,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向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鐘,感受著肅穆的氛圍和油然而生的信念。在大家向每個革命烈士鞠躬致意之后,舉起右手,鄭重宣誓,誓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最終以敬禮為結尾向先輩告別,烈士長已矣,血開幸;,吾輩當珍惜,今日幸福果。
第三站我們參觀中共東平縣工委紀念館和萬里故居——東平縣黨史教育基地,走進紀念館,映入眼簾的便是“發(fā)展東平”四個字,這四個字是萬里同志在1994年為家鄉(xiāng)題寫,足以看出萬里委員長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緊接著我們分別參觀了序廳,星火東平,丹心熱土,萬里春秋4個部分的展館,觀看了以圖片資料和實物陳列等形式展現的萬里的革命歷程以及為黨和國家建設做出的豐功偉績,并通過講解員的全面講解深入學習紅色歷程,從中感悟,繼承弘揚紅色精神。
3推進黨史宣傳,激發(fā)愛國熱情
走訪完三處紅色資源后,我們再一次感受到革命的艱辛以及革命烈士和黨員的儉樸和為革命奮斗甚至犧牲的堅定決心。為了進一步學習宣傳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我們團隊于8月13日至8月15日走訪部分村莊,對在家的群眾進行了黨史宣傳教育。我們提前與走訪村莊的村支部進行對接,請他們幫忙先進行通知,動員部分村民在村支部中心集合以便集中進行黨史教育,對于部分行動不便但有黨史學習的意愿的老人,我們通過分組到家進行黨史宣傳教育,以便盡可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黨百年奮斗的輝煌成就和歷史意義,而對于具體的宣傳講解過程我們則結合圖片加上簡潔生動的語言給大家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的過程及其中的困苦,并且強調了東平縣當地人民在抗日中所做的努力,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祖國的統(tǒng)一、民族的獨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然后我們講解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新中國的過程,特別是其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接著讓大家了解到建國后,經過三大改造、一五計劃再到實行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括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群眾們也表達了自己對黨百年來成就的肯定,特別是他們自己近幾年在村莊里切實感受到的一些變化:廁所的改造,環(huán)境明顯的提高,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然后部分群眾表達了自己對于未來的憧憬。最后在臨走之際,我們告訴大家一定要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防疫要求,落實防疫措施,堅信通過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努力,我們一定會戰(zhàn)勝疫情,守護好人民的生命健康與安全
最后我們參加走訪慰問了“希望小屋”的兒童。“一間小屋,足夠讓一顆種子長成大樹,結出累累碩果;一份大愛,足以改寫成千上萬困境兒童的人生軌跡,點亮他們的夢想和未來。” 根據“希望小屋”結對兒童實際需求,在團委領導的帶領下,為他們送去學習用品和暖心大禮包,幫助小屋兒童清潔家中衛(wèi)生,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每到一戶家庭,都詳細詢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勇于面對生活,克服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我與孩子們一起打掃小屋衛(wèi)生,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后,我們開展了來黨史小課堂活動,鼓勵他們認真聽講,并在課后舉行了答題闖關活動,也成功的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9-20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悅光人不越真情,“慢天使”不慢成長。
- 在2023年兩會精神的指引下,廣東醫(yī)科大學悅光志愿服務隊以緩解腦癱家庭的生活壓力,提升腦癱兒童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廣東醫(yī)科大學“立
- 大學社會實踐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