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池“墨” 寫審計路,以血鑄軒轅
發(fā)布時間:2025-03-26 閱讀:
“墨” 寫審計路,以血鑄軒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在革命烽火中,紅色審計事業(yè)誕生了。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背負著人民大眾的希望,審計成為革命建設里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張林池同志以極高的學習素養(yǎng)、純潔的精神追求,在審查監(jiān)督這條路上,揮墨寫下濃厚一筆。1936年,張林池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yè),這段求學經歷不僅培養(yǎng)了他嚴謹的科學思維,也使他深刻認識到專業(yè)人才對國家治理的關鍵作用,這一理念后來轉化為推動審計干部培訓體系建設的實際行動。在擔任地方職務期間,為發(fā)展抗戰(zhàn)教育,他參與舉辦了小學教師訓練班,并親自授課,培訓了300余名小學教師,為基層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1939年2月,張林池調任晉察冀邊區(qū)第四專署專員,同時兼任晉察冀邊區(qū)抗日民族革命中學校長?梢哉f,張林池早年的經歷不僅塑造了他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為紅色審計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科學精神和實踐智慧。 在1939年,為了應對日軍的大掃蕩,干部和群眾都要徹底疏散,張林池面臨轉移途中如何處理30余名在押犯的生死抉擇。面對“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的勸說,他力排眾議,堅持按法律程序處理:“革命不是草菅人命的借口”。這種法治定力在審計領域轉化為制度建設的執(zhí)著追求。新中國成立初期,審計工作常陷于“查賬容易追責難”的困境。張林池敏銳意識到,依附于行政體系的審計機制難以突破地方保護主義。于是,在20世紀80年代推動審計制度建設時,張林池堅持強調審計獨立性和程序正義的重要性,他這種制度創(chuàng)新的勇氣,為改革開放后審計署的獨立設置埋下重要伏筆。隨后,他的理念在1983年國家審計署成立后得到了進一步落實,審計署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直接對國務院負責,標志著中國審計工作邁入了獨立化、法治化的新階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jiān)督體系發(fā)展進程中,張林池同志的歷史貢獻具有深遠的啟示價值。其建立的不僅是新中國審計制度的基本范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融合專業(yè)智慧與政治品格的治理遺產。在當前深化監(jiān)察體制改革進程中,來自前人的歷史經驗啟示我們:制度創(chuàng)新必須植根于知識分子的專業(yè)自覺與使命意識,監(jiān)督體系的現代化轉型需要實現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辯證統(tǒng)一。紅色審計傳統(tǒng)所蘊含的治理智慧,為構建新時代黨和國家監(jiān)督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參照,具有深遠意義。
作者:沈玉 戈暢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審計(天衡)2401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科技守護歷史瑰寶,產學共繪古建新生
- 2025年2月28日至3月1日,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砼心砼行實踐隊赴上海開展科技訪企交流,先后走進上海自由量級智能科技公司、同機筑巡科
- 大學社會實踐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