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問需求青春腳步量民生
2025年3月16日,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農村公路調研團隊走進杭州市臨平區(qū)超山村。這支年輕的隊伍,帶著測距儀、記錄本和滿心熱忱,走遍全村主干道,測量裂縫深度、記錄積水點位、傾聽村民心聲,為這條承載著村民希望的“致富路”精準畫像,以學術視角解碼山鄉(xiāng)"毛細血管"的振興困局,在稻田阡陌間書寫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答卷。
裂縫之下:鄉(xiāng)村公路的“隱痛”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在超山村東側的農耕道上,團隊成員用標尺丈量著蛛網般的裂縫:“這段瀝青路裂縫最寬處有5厘米,雨天積水能淹沒半個電動車輪。”通過調研,團隊發(fā)現超山村公路有龜裂蔓延、接縫空隙大、積水頑疾等問題。
據初步調查,全村60%的瀝青路面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網狀裂縫。這些裂縫細密而復雜,如同一張張蜘蛛網般覆蓋在路面上,不僅影響了道路的整體美觀,更對過往車輛和行人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在一些情況更為嚴重的路段,基層的碎石已經裸露在外,原本被瀝青覆蓋的碎石層因路面破損而暴露無遺,使得道路的平整度和穩(wěn)定性大打折扣,車輛行駛時顛簸不已,行人經過也需格外小心。
在村里的水泥路面上,伸縮縫錯臺問題尤為突出,最高處的錯臺達到了4厘米。這些錯臺的伸縮縫原本是為了適應水泥路面的熱脹冷縮而設計的,但由于施工質量不佳或長期缺乏維護,導致伸縮縫處的路面出現了明顯的高低不平。每當村民騎著電瓶車經過這些錯臺處時,車輛便會劇烈顛簸,仿佛被彈起一般,常被村民戲稱為“跳車”。這種路況不僅影響了村民的出行體驗,還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在車速較快或載人載物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人員摔倒或車輛損壞。
交通路網中,有3處低洼路段在雨后積水嚴重,積水深度甚至達到了數厘米,形成了一個個小型的“水塘”。這些積水區(qū)域不僅占據了大半幅路面,還嚴重影響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不少村民表示騎車時臟水飛濺、行車打滑致摔倒的情況層出不窮。
泥土沾滿鞋底責任刻在心頭
暮色中,隨著最后一份樣本封裝完畢,調研暫告段落。但這場關乎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保衛(wèi)戰(zhàn)",已在阡陌之間播下希望的種子。當財稅智慧遇上民生工程,一條條煥發(fā)新生的農村公路,終將成為通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