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防詐,筑牢社會安寧基石
作者:辛燁紅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
為逐步提高廣大社區(qū)群眾識別詐騙陷阱、預防詐騙犯罪的能力,減少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情況,進一步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以保持社會治安穩(wěn)定,建設和諧社會。曲阜師范大學“青春志愿實踐隊”團隊成員于7月8日開展反詐騙宣傳活動。 活動前期,“青春志愿實踐隊”團隊隊長召開會議,向團隊成員們詳細介紹工作計劃、方法、目的等等。會議結束后,團隊成員積極準備活動的相關材料,為活動的開展做好充分的宣傳工作。首先通過制作相關海報和視頻以進行防詐騙知識宣傳,主要內容包括:詐騙的常見手段、各種類型詐騙的舉報電話、典型案例以及防范措施;其次,還設計調查問卷并轉發(fā)至社區(qū)群聊以測試容易受詐騙的年齡階段,識別詐騙陷阱的能力,以及最難識別的詐騙手段等等,通過這些工作以加強宣傳教育的重點,對癥下藥,精準防詐;最后通過社區(qū)群聊發(fā)送防詐騙活動開展的通知,以鼓勵社區(qū)群眾積極參與。
成員們深入社區(qū)內部,根據前期在社區(qū)內部發(fā)放的的調查問卷,團隊成員發(fā)現最容易被騙的群體集中在青少年(約13~17歲)以及中老年人(約55~70歲)身上,而常見的詐騙手段則有冒充公檢法詐騙以及網絡購物詐騙等等。團隊成員認真分析了這些數據,得出結論:在信息時代,青少年由于學習、娛樂等原因廣泛使用網絡,如使用網絡上網課、查找知識、玩游戲等等,但因為其生活經驗不足,富有同情心且法制觀念不強等問題,容易上當受騙。中老年則是因為其接受新信息新事物的水平弱于年輕人,對互聯網上眾多信息知之較少,對網絡認識的不充分也導致中老年成為了最易受騙的群體之一。在這些數據和分析的支持下,團隊成員開始有重點的向社區(qū)群眾開展宣傳教育,并且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宣傳方式。如對于青少年,團隊成員將其集中起來,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以及有趣的視頻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通過做小游戲、寫小卡片等鞏固他們所學的反詐騙知識。對于老年人這個弱勢群體,團隊成員則細心講解,幫助他們提高反詐騙知識儲備,詳細地告訴老年人可以通過是否去銀行轉賬,是否需要個人身份信息的提供以及是否需要給予驗證碼的發(fā)送等幾種情況來判別詐騙信息,并聯絡老年人的兒女或其他監(jiān)護人,以做到老年人反詐騙保護措施全面覆蓋。團隊成員現場幫助社區(qū)群眾在智能手機上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的軟件,開啟了智能手機對網絡電信詐騙的識別和監(jiān)控,讓社區(qū)群眾對智能手機的使用更加放心和省心。
在科技信息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反詐騙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讓已經經歷過詐騙的群眾“吃一塹,長一智”,同時也能未曾經受過詐騙的群眾在遭受詐騙之前就能夠警覺,及時采取措施避免被騙,從而保護自身財產等安全。團隊成員在這次實踐活動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深入群眾內部,認清他們面臨的困難,精準施策,切切實實地幫助社區(qū)群眾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反詐騙的知識要不斷推廣,眾人拾柴火焰高,當全社會普遍樹立了反詐騙的意識,擁有了較高的反詐騙能力,才能使得反詐騙力量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加強社會風險管理能力,才能切切實實地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筑牢社會安寧基石。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8-23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