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不斷提升學生們的文明素養(yǎng),讓學生們養(yǎng)成懂禮、知禮、學禮、用禮的好習慣,聊城大學“文明興旅”志愿服務隊前往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東風湖社區(qū)開展系列社會文明主題教育活動。
一、文明禮儀交流會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講文明、懂禮儀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良好的行為習慣會讓人受益終身。7月17日,服務隊隊員馬雪琪圍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文明用餐開展活動,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們了解“禮”的內(nèi)涵以及“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組織學生們表演禮儀情景劇,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禮儀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引導學生們領(lǐng)悟儀容儀表是個人精神風貌和文明素質(zhì)的外在體現(xiàn)。

二、垃圾分類宣講會
垃圾分類是文明的重要表現(xiàn)。7月20日,服務隊開展了“垃圾分類,文明出行”的主題宣講會,服務隊隊員邢佳美首先向?qū)W生們展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廚余垃圾等不同垃圾桶上的標志,以生動簡明的語言講解垃圾的分類標準,隨后列舉易拉罐、破舊的衣服以及廢舊的書本的例子,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期間,服務隊隊員邢佳美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們自覺培養(yǎng)節(jié)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最后服務隊隊員邢佳美與學生共同開展“猜猜這些是什么垃圾”課堂游戲,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深化學生們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學生們的文明素質(zhì)。

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文明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文明禮儀與文明環(huán)保的重要意義,也強化學生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為學生們養(yǎng)成懂禮、知禮、學禮、用禮的好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通訊員 馬雪琪 李林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