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作為廣東省最早參與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扶貧接力計劃的高校,自1999年以來,中山大學已選派十九屆228名(第十九屆支教團正于藏、滇兩地支教)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有奉獻精神、德才兼?zhèn)涞耐瑢W分赴青海民和、甘肅榆中、山西靈丘、寧夏西吉、廣西百色、恭城、西藏林芝、昌都和云南澄江、鳳慶等地以志愿服務的方式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
鐘樓少年多壯志,也學紅燭照深山。十九年來,歷屆支教團成員在服務地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在完成好既定的教學任務之外,還充分整合學校以及社會各方資源,為服務地帶來公益建設項目幾十項,資助當地貧困學生5000余次。
目前,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已經組建完畢,正在接受系統(tǒng)的支教培訓。為了更好地傳承支教團的精神,學習往屆支教團成員的經驗,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發(fā)起“尋訪支教人·傳承支教情”系列活動。
顧文明,男,中共黨員。中山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級研究生,中山大學第18屆研究生支教團昌都隊成員。2016年7月赴西藏昌都市支教一年。
擔任高一英語老師,兼任政教處干事,他教學成績突出,工作能力優(yōu)秀,獲得“優(yōu)秀教師”稱號;擔任昌都隊隊長,他帶領隊員在昌都市開展了“一對一”助學項目、“索尼夢想教室”多媒體捐贈項目、“光明計劃”眼鏡捐贈、“途夢課堂”、“廣州時代地產冬衣捐贈活動”、“甘泉計劃”、游心公益圖書角和好百年獎學金等公益項目,共對接和籌集善款、愛心物資合計約103萬元。憑借用心的努力與付出,榮獲“西藏自治區(qū)優(yōu)秀志愿者標兵”稱號。
問題一:想請問師兄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參加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并且選擇赴昌都進行支教呢?
首先,我從上大學開始就萌生了支教夢,不管是環(huán)院各位老師前輩的熏陶也好,還是豐富的公益經歷,都讓我十分渴望能參加這樣一個活動。而到了讀研究生的時候,各方面條件基本都成熟了,這讓我下定決心踏上這條支教路。
另一方面,對于西部支教這個活動,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學校所鼓勵的,正如陳春聲書記所言:中大的學子,不僅要品學兼優(yōu),更應該要有家國情懷,選擇去支教,也是希望能夠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當然在支教的這一年,你不止是在付出,更是在成長,看待事物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也會不一樣,比如我自己,支教后,變得更愛學習了,這份想學習,愿意繼續(xù)深造的心從未如此明朗,我知道自己讀書的意義所在了。
此外,西藏的風景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昌都,地處瀾滄江之濱。雖然昌都的條件相對有些支教點略差一點,但是那里的孩子真的需要我們幫助,你所做的每一份努力,他們也都是看得到的,而且其不同的文化風俗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角,所以去昌都地區(qū)支教一直是我的心愿。
問題二:我們了解到師兄與很多知名的企業(yè)合作,并且在公益項目上小有成就,我們想請教下師兄,是如何與這些企業(yè)建立關系并將公益項目做好做大的?
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走心!當你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考慮問題的時候,想不受到別人的信賴都難。在昌都工作的這一年里,我不能說每件事都做的完美,但是可以說是“不打折扣,甚至錦上添花”。比如和索尼公司、時代地產等基金會合作的時候,在幫他們做活動宣傳的時候,我會用最有限的資源做到最好的成效,甚至在某些細節(jié)方面,我們做的比企業(yè)提的要求更好,這樣就樹立了我們值得信任的口碑,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企業(yè)、基金會與我們合作,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問題三:那很想請問師兄,在與企業(yè)開展這么多的活動,有什么是最需要注意的呢?
當然,必須提一點,我們支教的最主要目的是教書育人,盡管公益項目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我們要牢記心中最原本的東西,記住孩子們最應該需要的東西。
并不是所有的活動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才有意義,有些時候,你們可以邀請一些在自己工作領域上小有建樹的家長開展一些講座之類的,分享他們的心得,這些活動有時候也能帶來意外的驚喜。所以對于有個別企業(yè)提的一些過于功利的要求,或者說可能會對孩子們帶來不好影響的活動,我們一定要學會拒絕。永遠不要忘了,助學,給這些可愛的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才是我們最主要的目的。
問題四:雖然基金會之類的組織能夠給孩子們帶去很多幫助,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呢?
第一,中山大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平臺,可以說從開始到我們第18屆,乃至以后,歷屆支教團隊員都是中大選出的很有責任和擔當的人。有很多優(yōu)秀的前輩,留在西部或者繼續(xù)在公益事業(yè)上奉獻力量,他們給我們支教團的師弟師妹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帶頭作用。有幸和支教團的一位前輩交流,雖然接觸只有短短幾次機會,但會發(fā)現自己所面對的問題也許都不是問題,師兄能夠克服那么多不可思議的困難,我們在支教中遇到的小小挫折又算什么呢?只要用心,就一定能解決。
第二,對于個別的很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進行一對一的模式進行資助。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一個叫措姆的小女孩,雖然在學校的時候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現,但是通過實地家訪才知道她家的經濟問題真的迫在眉睫,父母因為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很難支撐家里的經濟重擔。她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所以小措姆,一個品學兼優(yōu)且很懂事的孩子,為了讓弟弟上學,自己放棄了學業(yè)。她那句“媽媽,你不要擔心,還有我,我去幫你挖蟲草,我來養(yǎng)家,我來照顧弟弟......”讓我們心里很不是滋味。
最后通過努力,我們幫她找到了資助者,讓她重返了校園。解決了后顧之憂的她,一下從年級前四十進步到年級前二十。不過對于單獨的一對一資助我們不是非常倡導,因為面對大規(guī)模的一對一資助,我們的條件還不夠成熟,無論是人力還是其他,重要的是,自從慈善法出臺后,對社會募捐方式是有一定規(guī)定。為了合法合規(guī),現在較好的方式是尋求有公募資質的基金會,作為合作平臺,來推動這些公益項目。此外,過多的一對一,資助者與小朋友聯(lián)系,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我們不可控的問題,甚至出現不好的結果,我們還是盡量避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第三,除了我們研究生支教團,在西藏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助學團體,就是援藏老師。我們那一屆遇到的重慶、天津、福建組的援藏團就給我們了不少幫助,一方面這些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值得我們學習;另一方面,內地有很多學校是有支援西藏的愿望,但是缺乏一個合理的途徑和好的idea,而我們恰好可以做這個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去為孩子們爭取些額外的資助,比如課本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需要的。而且援藏老師們的聯(lián)動關系也是不可忽視的,可以呼吁更多的有志青年關注西部教育,為西部建設助力。
問題五:小女孩措姆的故事確實令人動容,那在在支教過程中還有其他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和我們分享么?
這樣感動的事其實很多的,不過現在想到印象深刻的是我?guī)椭艘粋差點被毀前途的孩子吧。
高中生,難免會有點沖動,尤其是男孩子。有一個我們班的男生,英語成績很不錯的,其實各方面表現也都不錯。然而,有一次他與一個老師發(fā)生了些沖突,頂撞了老師,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被頂撞的老師本是要給他一個處分的,要知道對于學生,處分這種東西是很大的黑點,可能會影響那個孩子一輩子。
出于種種原因,我站出來幫了這個孩子,先是與那位被頂撞的老師做了很多溝通,最終爭取到了那老師的理解。然后大晚上快十二點了,我又去找那個孩子溝通,了解了情況之后,給那個孩子講了很多,希望他能夠為自己的沖動道歉,也為了自己的未來好好學習。
那個孩子是極懂事的,在幾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看到我的幫助,一個大男孩,哭了,還堅持把我送回教師宿舍......好在故事的最后,這孩子能夠繼續(xù)安心學習了,而且像個男子漢一樣,認真履行了他會好好學習的承諾,這也是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對那的孩子,一定要走心,天下沒有本來就壞的孩子,我們要把自己當真正的老師,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教育和機會,一個少走彎路的機會。
問題六:感謝師兄分享了這樣的故事,之前師兄提到我們的重心應該是教書育人,那我們也想知道在教學方面,我們該怎樣做會更好?尤其是面對新的支教目標和改變。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雖說藏區(qū)孩子們的受教育水平相對內地會有點點劣勢,但這正是我們支教要改變的,也是我們的初衷。所以教學方面也要走心,認真準備每一堂課。
首先要會備課,咱們支教團的學生一方面要有自信,站在三尺講臺上就要有個老師的樣,但是老師的自信不是來自信口開來的各種“雞湯”,而是為教學所做的認真準備,要有目的和計劃,真正教給學生知識。比如一堂45分鐘的課,至少25-30分鐘應該“傳道受業(yè)解惑”,剩下一些時間可以讓孩子們做做練習,或者聊一些課外的東西。
其次,要有激情,相對有豐富經驗的老師,我們能有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激情!做事教學都要有激情,有這樣的激情,學生也會愿意學,要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在學科的選擇上,除了根據當地教學的需要外,還要結合自身的特點。當然要與班主任好好溝通合作,一個班的班風與班主任是有莫大聯(lián)系的。
問題七:最后想請師兄回顧下這一年支教經歷,給我們即將出發(fā)的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做個動員。
回顧這一年,我可以說不留遺憾吧,就算還有很多沒做完的事,至少開了個好頭,期待后面的人開拓創(chuàng)新。這段支教經歷還是很接近我支教的初衷的。
給你們的建議,首先就是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為主要工作方向,不要把城市里有些“毒雞湯”灌輸給孩子們,成績可能不是絕對的,但是對于他們,卻是最好的證明自己的方式!所以在綜合教育的基礎上還是要注重孩子們的成績。
最后是關于公益項目,與人為善,將心比心,學會合作共贏,希望能為孩子們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學習的機會!希望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能夠繼續(xù)將中大支教團的優(yōu)秀品質傳承發(fā)揚下去,最后你們一定會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