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陽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旗渠精神”志愿宣講隊來到紅旗渠景區(qū),參觀紅旗渠紀念館、分水苑,并踏上渠水旁的小路,沿著渠水一路向前探訪。宣講團最先到達的是紅旗渠紀念館和分水苑景區(qū)。

(宣講團成員為來紀念館參觀的游客講解介紹)
步入景區(qū)大門,可以看到碧樹綠潭相映成趣,臺階兩側(cè)盡是清涼一片的綠植樹影,臺階兩側(cè)的潭水之上是許多從古到今人們理水的雕塑,新疆的坎兒井、郡太守李冰主建的都江堰……昭示了這兩天參觀的主角——紅旗渠。再往里走,豎立著一塊刻著“紅旗渠就是紀念碑”的豎碑,繞過它,穿過綠樹掩映下的連廊木橋,宣講團成員們就遠遠看到了紅旗渠紀念館和那迤邐的長長渠水。

(主展廳內(nèi)醒目的山碑,雕刻了紅旗渠英烈和設(shè)計者的具體身份,上圖為雕刻八十一位英烈的那一塊山碑)
其中主展廳建于紅旗渠一干渠外緩坡之上,為半地下建筑,整體形態(tài)猶如舞動的紅色飄帶,前段懸挑在一干渠之上。宣講團成員們進入紀念館主展廳,紀念館內(nèi)設(shè)有長長的通道,仿佛是太行山的懸崖峭壁,兩旁的展板上是當年林縣人民修筑紅旗渠的事跡、報道,還有很多真實還原當時場景的蠟像雕塑,玻璃展示柜內(nèi)是當年修渠人們所用的工具和各種生活設(shè)施,宣講團成員們在展板上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那是前幾天采訪過的李改云和張買江兩位老人。
紀念館內(nèi)有一處“山碑”,上面刻了81位犧牲烈士和各個工程段工程師設(shè)計師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先前隊員們查閱資料時曾看到過的、紅旗渠藍圖的繪制者——吳祖太,讓團隊成員們想到前些日子對郝順才老人的采訪,他說,一定要讓隊員們看看這面刻了人名的墻,這面墻上,是英雄、是榜樣、更是我們的精神引領(lǐng)。

(在流經(jīng)紀念館的渠旁,宣講團成員同來參觀的、從事新聞融媒體行業(yè)的學(xué)者交流討論)
走出紀念館,來到分水閘,宣講團隊員們看到了一、二干渠奔流的情景,看著這水,隊員們不禁想到了紅旗渠發(fā)展的歷史脈絡(luò),頓覺一種震撼和感慨油然而生,流過四肢百骸,想來之前參與過修渠的每一位英雄、每一個林縣人民,都會為此情此景而激情澎湃、欣慰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