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無論任何時候食品安全總是第一位的,袁家村作為一個以小吃發(fā)展起來的村子,其小吃的原材料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7月13日,長安大學赴陜西咸陽“鄉(xiāng)村振興·‘青’盡全力”暑期社會實踐隊伍來到了袁家村作坊街進行調研。
袁家村的作坊街緊鄰小吃街,其所制作的相關食材,如油潑辣子、油、醋等直接供給小吃街使用,真正做到了“農民捍衛(wèi)食品安全”。實踐隊首先來到了醋坊,醋坊五味齋介紹:醋坊上書“五味齋”。還沒有靠近醋坊,陳醋的香味就已經彌散開來。屋內一大堆醋缸,醋糟盛放在一米多高的大翁里,有幾個醋缸下面插著小管子,不時流出帶著淡淡香味的醋汁。袁家村的醋是五谷雜糧所釀制而成,生產原材料放心,所得產品質量也很高,而且在醋坊人們可以對醋進行品嘗。
圖1 醋坊內可參觀醋窖
在袁家村,紅彤彤的辣椒色是它美食的象征。正如關中八大怪所說“油潑辣子一道菜”,陜西辣椒與川椒不一樣,椒身細長肉質豐厚色紅味辣,袁家村辣子主營各種干辣椒以及油潑辣子。在作坊門口,磨盤時時刻刻都在碾辣椒,為的就是能遠遠不斷地為各地游客提供原材料,也讓游客親眼看見制作過程,讓游客吃的安心,買的放心。
圖2 石磨正在碾辣椒
接著實踐隊到達面坊,面坊內的小麥用草席圈起來的容器放著,既有石磨,也有小時候農村才有的小型磨面機。工人將小麥倒入磨面機內,不加任何添加劑,開動電閘,就有小麥面粉從管子里流出。這種傳統磨面工藝,面粉不含添加劑,增白劑,低速研磨,低溫加工,避免了高溫高壓,有效的保留了面粉中的營養(yǎng)成分,面粉純凈自然,光滑細膩,色澤微黃,口感筋道,麥香純正,為純天然綠色食品。吸一口氣,還有淡淡的麥香味。
酒味飄香,循著酒味實踐隊來到酒坊。袁家老窖內到處都是酒壇子,上面用一小塊紅紙寫著“禮泉醇”、“十里香”和“女兒紅”。酒窖在院內的二層小樓的地下室,燈光昏暗,幾十大缸子的酒糟,在陰濕的底下默默地發(fā)酵,最后經過蒸餾而形成醇美的酒漿。
圖3 酒坊
袁家村有許多小吃需要油炸,因此實踐隊來到老油坊,油坊集生產與銷售為一體,里面有堆放如山的菜籽,可以看見曬干菜籽進行過篩、石磨破碎菜籽、蒸鍋高溫蒸菜籽、包胚壓榨菜油和反復壓榨成純正食用油的過程。傳統壓榨工藝,保證產品的營養(yǎng),純正和健康,不含任何添加劑,油品清澈呈亮,香味濃郁,油質醇正。此外,油坊中還展示了以前的榨油機器,給實踐隊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袁家村最出名的還是酸奶,還沒進入酸奶坊,排隊購買的人就已經排了很長的隊。而其能如此受人喜愛就是因為它的制作工藝非常透明,且口感十分醇厚,沒有任何防腐劑。與此同時,實踐隊還了解到了酸奶合作社的相關信息,對袁家村的一些產業(yè)業(yè)態(tài)有了一定的了解。
圖4 實踐隊了解酸奶合作社信息
除此之外,袁家村內還有腐竹坊,手工粉條坊等,實踐隊也一一進行了參觀,對其制作工藝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過一天的走訪調查,實踐隊了解到了袁家村作坊產業(yè)的相關信息,以及疫情期間的銷售方式。為此,實踐隊就農產品品牌推廣和營銷策略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同時也提到需要更加深度地了解農業(yè)合作社的運營管理機制,為之后的調研報告撰寫打下了基礎。
在鄉(xiāng)村旅游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吃食,而袁家村通過作坊街與小吃街的聯動,將最真實的食品制作呈現在人們面前,為游客打造了良好的旅游體驗,這也是袁家村能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原因,期待袁家村能一直保持的這一份真實,打響“農民捍衛(wèi)食品安全”這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