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體現,城市文化是地鐵文化的基礎。為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精神,促進西安城市文化的發(fā)展,立足于千年古都西安,在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拓展地鐵文化的延伸方向。
為深入研究,實踐團成員前往乘坐了西安地鐵一號線。西安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西起西安市西大門后衛(wèi)寨,沿棗園路、大慶路至玉祥門外,穿越古城墻玉祥門后沿蓮湖路、西五路、東五路至朝陽門里,穿越古城墻朝陽門后,沿長樂路東行,跨浐河后沿紡北路至終點紡織城車站;后二期東起后衛(wèi)寨站,向西延伸至灃河森林公園站,沿世紀大道布設。
隨后,實踐團隊成員們來到了玉祥門站,實踐團了解到此站因西安城墻玉祥門而得名,而該門的名稱源于馮玉祥將軍的大名。玉祥門站以西安城墻玉祥門與祥云紋樣為標識,車站吊頂為白色調為主穿插木色的隔柵,照明為條狀燈;立柱為方形花崗石,上部鑲有清代瓦當紋樣,頂部有木色斗拱。該站的壁畫主要圍繞馮玉祥將軍事跡,與展現“人文西安”有關,如:壁畫《萬古長青》,以馮玉祥將軍解西安之圍為題,將馮玉祥將軍的畫像和仙鶴松柏呈于畫上,用浪漫主義手法寓意馮玉祥將軍愛國精神的萬古長青、壁畫《歡喜祥慶》,以“人文西安”為題,百家布民俗元素,表達古城人民豪邁熱情的性格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這里,實踐團成員真正體會到了“地鐵是日常生活組成部分”的理念,感悟到了只有讓地鐵更“有文化”,才能讓城市地鐵生活更加令人愜意,符合人性。

(團隊成員在地鐵站內留影記錄)

(地鐵一號線玉祥門站立柱)
接著,實踐團來到開遠門站,此站得名于唐長安城開遠門遺址,以唐開遠門復原圖為標識。文化墻以《絲路風情》為題,采用現代雕刻工藝,18類不同工種,23種不同石材,為中國國內首創(chuàng)。另有以西域文化“東浙”為題材的壁畫《佳種絲路來》。該站周邊另有絲綢之路的起點——絲路群雕,是為了紀念絲綢之路2100周年而建立的,整座雕塑宏偉壯觀,生動地再現了絲綢之路上的浩大場景。


(地鐵一號線開遠門站文化墻)
實踐團成員通過乘坐地鐵一號線全線,參觀其中19個車站設立的反映站點所在位置自然地理因素和歷史文化遺跡的大型人文景觀墻。文化墻以漢風為主,唐風為輔。涵蓋人文西安、生態(tài)西安、科技西安、和諧西安四大主題思想,與西安地鐵2號線主打的唐風唐韻遙相呼應,在地下通道中向人們訴說古都漢唐文化與現代面貌的風采。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成員感受到地鐵文化中積淀著西安文化的精髓。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成員收獲頗豐,感受到了地鐵文化中體現的城市文化。了解到地鐵文化不僅反映城市文化的風貌,也一定程度上助力著城市文化的發(fā)展。通過實踐,團隊成員認識到,只有對自己城市文化的性質做深入縝密的研究,以城市自身所特有的文化作為統(tǒng)領建設地鐵文化,才能更好的展示城市形象、傳播地域文化、豐富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