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游是通過一系列認知屬性讓人們銘記歷史時期的非人道主義事件及其所產生的社會破壞效應的旅游活動。黑色旅游景點不僅通過展示讓人們深度了解非人道行為的殘暴事件、場景和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破壞,還要教育人們珍惜和維護正義、世界和平和樹立人道主義精神,并激發(fā)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社會進步能有所作為。大學期間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量不良自媒體信息充斥手機網絡,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產生較大影響,不利于培養(yǎng)有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的青年一代。
本次調查報告以現(xiàn)場隨機提問和公開的專業(yè)數(shù)據為依據。態(tài)度的ABC理論是研究市場對體驗客體感知與動機的良好工具,也可以用來研究紀念館的展示效果。該理論分析了大學生體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態(tài)度,結論如下:態(tài)度的認知組分結果顯示,通過對紀念館展示,大學生認知既有殘暴邪惡侵略行為也有正義的保衛(wèi)戰(zhàn)與外籍人士人道主義救援行為,可以深刻理解正義戰(zhàn)勝邪惡是歷史的必然,珍惜和平盛世的來之不易,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態(tài)度的情感組分結果顯示,大學生在紀念館參觀后的情感既有正向也有負向,正向情感比負向情感更強烈,體現(xiàn)出紀念館能強化大學生珍愛和平、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召感,并增強幸福感。同時,也有“仇視憤恨”的負向情感反應,其均值高年級高于低年級,說明大學生在四年學習過程中情感是逐步完善的。態(tài)度的行為傾向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對自我和他人行為方面都有非常積極正向的行動意圖,說明紀念館的體驗活動對其行為塑造有積極的影響。
總體上,紀念館的大部分展示功能屬性是比較成功的,具有正向的教育效果。認知組分的數(shù)據分析顯示出,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紀念館的功能展示方面建設最成功的要素是“大屠殺”和“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從中體會比較深刻的是“戰(zhàn)爭的殘酷”和“和平的珍貴”,其他要素對大學生的認知和象征意義均沒有超過一半,如外籍人道主義救助及其所體現(xiàn)的大無畏的人道主義精神等,這些展示功效有待于完善與提升,以進一步感染強化大學生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時,情感和行為傾向兩方面的研究結果證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情感教育效果非常好,對青年大學生的未來積極的行動意圖有很強烈的正向影響,可以作為我國青年大學生正確樹立人生觀和愛國主義的優(yōu)秀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