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青鳥銜藥,筑夢齊魯”實踐隊成員梁雨晨,作為“青鳥計劃”的一員,在唐冶醫(yī)院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實習后,對于藥品的基礎知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掌握。而為了讓更多的人對于藥品有更加系統(tǒng)的認識,響應山東省委提出的“百萬大學生進社區(qū)”實踐項目號召,梁雨晨來到了歷城區(qū)錦繡天地西社區(qū)開展用藥安全宣講。

宣講伊始,梁雨晨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區(qū)別”破題,講述了一個身邊案例:朋友因自行服用抗生素,不僅病情未緩解,反而加重。借此引出,處方藥必須經由專業(yè)醫(yī)生診斷后開具處方方可使用,這不僅是對病情精準治療的保障,更是防止藥物濫用的關鍵防線。隨后,梁雨晨又列舉了健胃消食片這類常見的非處方藥,講解其安全性較高,居民可依據自身癥狀自行購買使用的特點。居民們聽得全神貫注,眼神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不少人還低聲交流著過往的用藥經歷。
緊接著,話題轉到“家庭必備藥箱應包含什么”。依據常見病癥,梁雨晨逐一介紹:退燒藥用于應對發(fā)熱,蒙脫石散可處理腹瀉,創(chuàng)可貼與碘伏則能應對輕微外傷等。同時,梁雨晨也著重提醒居民們留意藥品的保質期與儲存條件,部分藥品需冷藏保存。居民們認真記錄著,一位大叔還幽默地插話說:“看來我家藥箱得好好‘升級換代’啦!”現場氣氛輕松活躍。

最后,梁雨晨與居民們探討“臨期藥品如何定義與處理”。她解釋道,臨期藥品是指臨近有效期,但仍在規(guī)定期限內的藥品。隨意丟棄臨期藥品,不僅造成浪費,還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服用臨期藥品更會危及健康。梁雨晨告知大家,可以留意社區(qū)的回收通知,將臨期藥品送至指定地點。居民們紛紛點頭,表示會積極配合。
活動結束后,居民們紛紛將梁雨晨團團圍住,不住地向他表達感謝之情,并就其他用藥知識向其請教。一位阿姨感慨地說:“這些知識來得太及時了,以后用藥心里更有底了。”看到自己的分享能為居民帶來實際幫助,梁雨晨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大學生投身實踐和志愿服務寄予殷切期望,強調“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此次用藥安全宣講活動,正是梁雨晨踐行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它不僅為她搭建起服務社區(qū)的橋梁,更讓她切實看到了知識為居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也進一步堅定了她繼續(xù)投身此類活動的決心。梁雨晨表示,未來她愿以更多的知識為社區(qū)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時刻銘記并致力于踐行“博施濟眾,廣智求真”,展現出山大齊魯醫(yī)學院學子的獨特風采,為社區(qū)的健康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