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八天在淄博梓潼山武術(shù)學(xué)校的支教歷程,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亦或是思想上,我均有很深刻的感受。
身體——磨煉
7月10日,我正式跟隨山東大學(xué)小樹林支教團(tuán)林淄隊前往淄博支教,一路上我都十分期待,望著窗外一閃而過的田園風(fēng)景?芍钡轿襾淼借麂轿湫g(shù)學(xué)校,我看到坐落于后山的男生宿舍,里面異味撲鼻、垃圾遍地、上下鋪都搖搖欲墜。我看到廁所沒有水,男浴室就是大澡堂,水溫也不合適。我看到食堂里的飯菜,很少看見肉菜,頓頓只吃饅頭,有些還不太衛(wèi)生……環(huán)境的艱苦的確給讓我吃了一驚,心中的期待也瞬間化為烏有。更麻煩的是支教的行程安排,每天早晨六點起,一直做活動,直到晚上十點。第一期我擔(dān)任的是五組的學(xué)習(xí)助教,不僅要看住本組的小朋友,還要教他們做活動,每時每刻都需要保持活力,身體的疲乏漸漸累積,加之說話較多,聲音又大,我的嗓子漸漸啞了。我本身還帶著一些疾病,每天都需要服中藥,時間的安排與服藥的條件都大受限制?偠灾щy不斷襲面而來。
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漸漸融入了這樣的生活,也一樣一樣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我是可以早起的,我是可以時刻保持活力的,我是可以承受身體的不適的,我的身體里蘊藏著無限的能量。我為之前生活中的擺爛姿態(tài)感到后悔,也對自己過于計較生活條件感到羞愧。人總是要在特定艱苦的條件下,才會磨煉出頑強的體魄,我的身體也一點點堅強起來。
精神——感染
這次支教,我和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一樣,穿上了象征著志愿者的紅色馬甲。但我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這其中飽含的責(zé)任與熱情,我有時在帶孩子做活動的過程中,我會稍微地放松一下,將任務(wù)交給孩子們自己完成,有時也會泄氣地坐在一邊,拿不出一絲激情。
與我同一組的生活助教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女人,同時也是另一個志愿者的媽媽,明明比我大了一倍多,但她卻始終保持著熱情,對每一個孩子,每一件事都十分熱情,她的話語始終都是洪亮的,她的笑容始終都是明媚的。我以為這都是她硬撐著的,但在與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志愿經(jīng)歷,是她心中的志愿精神使她一步步走下來。
再反思我自己,我自認(rèn)為做志愿是一件簡單的事,就只表現(xiàn)在日益增長的志愿時長上,但我確實誤解了志愿者,那是需要無限的熱情,需要持久的定力,更為需要的是扛起肩上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后來的活動中我拿出了十二分力,認(rèn)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奉獻(xiàn)自己微薄的善意。
最后我們志愿者團(tuán)體拍了合照,上面一個個來自祖國各地的志愿者,身著紅馬甲,帶著火紅的熱情。志愿精神是無關(guān)功名,堅持初心,無私奉獻(xiàn)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
思維——探索
回到這次支教(夏令營)的主要對象——淄博各地的孤困兒童們,第一次接觸這個群體,我的心情還是比較復(fù)雜,這個群體需要特殊的照顧和陪伴,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在最開始,我查閱過這些兒童的簡介,每一個孩子或多或少都身處困境,面對著家庭的缺失或者貧窮的洗禮,所以我對孩子們都格外關(guān)切,格外憐憫,總想著可以補償他們一下。但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并不缺少快樂,也不需要憐憫,是我并沒有從幫助與被幫助的關(guān)系中脫離出來,我與孩子們是平等的。在之后,我就投身下去,與孩子們玩到一塊,感受孩子的天真與活力,我甚至覺得有時被幫助和治愈的是我,是我缺少快樂,是我感到無助。我與孩子們相互地支持,相互探索。
而在這些孩子身上,我也看到了問題,因為缺乏家人的管教,有些孩子蠻橫無理,不懂如何體貼他人,遇事就用哭泣和嚎叫解決,這是孩子的通病。孤困兒童更需要的是正確的管教和約束,需要有人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行為習(xí)慣,我相信,有時跟他們講道理,甚至是罵他們一頓,讓他們理解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是十分必要的。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支教,我看到、聽到、思索、感悟……這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不知道是否還能相遇,但我感謝這個夏天的邂逅,衷心祝福每一個旅途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