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風雅尋香”實踐團成員分別參觀了云南民族村和章丘鐵鍋的制作工藝,在這個充滿色彩和文化的世界里,每一次旅行不僅是對眼睛的洗禮,更是對心靈的探索。云南民族村如同一扇通往古老傳統(tǒng)的窗戶,讓我們置身于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這里不僅有著各具特色的傳統(tǒng)建筑、獨特的風俗習慣,還有著熱情好客的民族同胞。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每一個民族的故事,展示著每一種文化的精髓。漫步在村落間,我們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脈動和文化的呼吸,每一步都充滿了發(fā)現(xiàn)和驚喜。而章丘鐵鍋的體驗則是一場與匠人精神的親密接觸。鐵鍋的制作工藝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熱情,每一只鐵鍋的鍛造都需要經(jīng)過數(shù)十道工序,凝聚了工匠們無盡的心血與匠心。站在工坊里,看到工匠們用火與鐵的交融塑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我們對傳統(tǒng)工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這不僅是一場對手工藝的學習,更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體悟。
云南民族村
在一個明媚的早晨,我們懷著期待和興奮的心情踏入了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是一個集云南26個民族風情、建筑藝術、文化展示、民俗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景區(qū)。這里不僅展示了各民族獨特的建筑風格,如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傣族的竹樓、彝族的土掌房等,還通過定期舉辦的民族節(jié)慶活動、手工藝制作演示、民族歌舞表演等形式,讓游客近距離感受云南多民族文化的魅力與和諧共處的氛圍。
剛進入村莊,我首先被那獨特的納西族房屋所吸引。納西族以其悠久的文化和獨特的建筑風格而聞名。這里的古老建筑保留了傳統(tǒng)的納西風貌,紅墻綠瓦,飛檐翹角的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納西族的圖騰和壁畫展示了他們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特別是木雕上的圖案,每一個細節(jié)都彰顯著納西族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敬畏。
在民族村中我們又拜訪了竹編傳承人柳師傅。竹編不僅僅是一項技藝,它是世代相傳的智慧結晶,更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體現(xiàn)。柳師傅向我們細心地展示了竹編的制作過程。 每一個竹編作品,都是工匠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離開工作坊時,我心中充滿了對竹編文化的敬畏和感激。
接著我們來到了云南民族村旁的云南民族博物館,參觀了“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建國初期云南各族人民敬獻中央人民政府錦旗等,共同回望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共同感受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云南各族人民站起來當家作主的壯麗豪情,共同緬懷老一輩革命家開辟中國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豐功偉績,共同體會云南各族人民齊心協(xié)力建設美麗邊疆和美好家園的澎湃激情,共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離開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館時,我的心中充滿了對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chǎn)的感激與敬仰。每一個展區(qū)、每一件文物都深刻地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獨特風采和深厚文化,讓我對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珍惜。這次參觀不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讓我們對云南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多樣性和民族風情感到無比敬畏和珍貴。
章丘鐵鍋
8月26日,風雅尋香團隊成員明舒心等人來到了濟南市章丘區(qū)探訪章丘鐵鍋的非遺傳承基因。
上午,團隊一行人來到了相公莊鐵鍋鍛造的手藝人家中實地觀摩鐵鍋鍛造的過程,在千磨萬擊的打磨中領會了中華傳統(tǒng)工藝的魅力。
下午一行人來到了鐵鍋的統(tǒng)一經(jīng)銷處,實地學習鐵鍋的生產(chǎn)銷售鏈條,見證到了新時代傳統(tǒng)非遺與鄉(xiāng)村振興的共贏局面。
從云南文化村中清雅樸拙的竹編藝術,到濟南章丘的非遺鐵鍋,中華民族的勞動智慧在千年歷程中代代相傳,成為促進鄉(xiāng)村振興的文化基因。而無數(shù)個在各民族人民心中矗立著的,如“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的一座座豐碑,彰顯華夏子孫同宗同源的團結,成為中華復興的強大合力。本次活動增進了小隊成員對于民族非遺文化的理解,也更加堅定了不斷增進民族團結、國家復興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