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走進滿族刺繡文化,觀傳統(tǒng)手藝薪火相傳
作者:吳冰、孫熙諶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
為深入探索了解滿族刺繡文化,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榴籽民族行”實踐隊來到了滿族自治區(qū)引以為傲的傳統(tǒng)手藝藏匿之地:滿族刺繡博物館。滿族文化豐韻,滿族刺繡始終是其中最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無論是在滿族文化中,乃至各民族文化中,滿族刺繡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隨時代潮流在各大清宮電視劇中廣泛精彩呈現(xiàn)。本次實踐中,實踐隊有幸邀請到沈陽滿繡第四代傳承人楊曉桐女士,帶領大家了解滿族刺繡中的工筆與實韻。楊女士非常熱心的為實踐隊員介紹滿族刺繡古老的起源:“欲解其意,必通其史。關于滿族刺繡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金代。金在與宋、遼等國的戰(zhàn)爭中,掠奪了大批“擅縫紉,會織繡”的男女匠人,并專門設立了“紋繡署”等機構,負責織造御用和嬪妃服飾等。此間,女真人的刺繡由服飾邊緣發(fā)展到通體花繡,金朝貴族的四季服裝,無論胸肩領袖無不以刺繡作為裝飾,以體現(xiàn)皇家宮廷的富貴豪華。”通過采訪談話,實踐隊員也了解到滿繡不僅是份精妙的手藝,更是那個時代階級與地位的華麗象征。滿族刺繡分為宮廷刺繡和民間刺繡,宮廷刺繡用于繡制帝王龍錦、皇后鳳袍和宮廷文武官袍,象征著皇權與地位、身份和等級。滿族刺繡繡風大氣粗獷,柔中帶剛,粗中有細,用氣勢恢宏的龍紋圖案裝飾龍袍,足以彰顯皇家富貴尊榮、榮耀騰達的氣派。滿族傳統(tǒng)服飾可以說是集滿族刺繡精華的大成體,而其中旗袍最為家喻戶曉。“上下連身、平直端莊、側擺開衩、以扣代系”從清朝平直硬朗穿著繁復的八旗旗裝到曲線柔美修長合身的海派旗袍,滿族在堅守自身文化的同時也積極吸收漢族乃至世界的文化,順應民族融合的大趨勢。每一件手工縫制的旗袍都凝聚著古老文化傳統(tǒng)的氤氳,那些精致的盤扣、貼邊和刺繡,處處彰顯了歷史沉淀的文化魅力。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8-28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 山東大學春暉社界伴湘行支教隊在張家界的支教活動
- 大學社會實踐 08-28
- 同舟同楫 共渡共濟
- 山東大學春暉社界伴湘行支教隊在張家界的支教活動
- 大學社會實踐 08-28
- 夏日尋芳,時短韻長
- 山東大學春暉社界伴湘行支教隊在張家界的支教活動
- 大學社會實踐 08-28
-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 山東大學春暉社界伴湘行支教隊在張家界的支教活動
- 大學社會實踐 08-28
- 尋能源生態(tài)律動,謀產(chǎn)業(yè)轉型之道
- 隨著全球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嚴峻,長江流域作為中國最長、經(jīng)濟發(fā)展最活躍的河流經(jīng)濟帶之一,正面臨著巨大的生態(tài)挑戰(zhàn)與產(chǎn)業(yè)轉型壓力。常州市
- 大學社會實踐 08-28
- 深入革命圣地,領悟紅色基因
- 7月19日,煙臺大學星星之火社會實踐團隊前往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王家坪革命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和寶塔山景區(qū)參觀學習。
- 大學社會實踐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