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學 “三本”理念
發(fā)布時間:2024-12-02 閱讀:
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堅持“教學為本、創(chuàng)新為本、服務為本”的工作理念,探索多元化教學形式,教學成效顯著,多位教師先后在教育部、省、市、校各級教學競賽中屢獲大獎。教研室堅持“兩手抓”,不斷提高科研工作實效,先后獲得教育部、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各一項,其他各類型項目若干。教研室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素養(yǎng),關心學生成長成才,堅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位教師先后榮獲校“我最喜愛的教師”榮譽稱號。
教學為本,科研助行
作為教學單位,本職工作是教學,教研室堅持扎實開展常規(guī)教學工作,推動日常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同時狠抓教學質(zhì)量和教師綜合素質(zhì),努力尋求教學實效。教研室嚴格按照學校教務處和學院的工作要求,制定教研室工作計劃,認真做好課程集體備課工作、期初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表制定、期中教學檢查和“三課”評課、期末試卷制定和評閱等教學常規(guī)工作,保證教學常規(guī)工作有序、高效,提升學生的滿意度,積極參與“三課”、“精彩一課”、“優(yōu)質(zhì)課堂評選”、省微課教學競賽等賽課活動,在競賽的氛圍中提升業(yè)務能力。教研室教師先后在教育部、省、市、校等各級教學競賽中屢獲大獎。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先后獲得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立項,考試教學改革項目立項,校教改項目重大一項,一般若干。組織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和考察,增加感性經(jīng)驗,提升業(yè)務素養(yǎng)。
教學工作要更加切實有效,就必須借力科研。教研室既依托科研,積極開發(fā)以高質(zhì)量教材為核心載體的綜合教學資源,同時借勢科研,為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提供助力。近年來,教研室整體的科研能力提升很快。6位教師先后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三項,省廳級科研項目近10項,校級科研項目若干。先后發(fā)表了100余篇高質(zhì)量的學術論文,其中王祥老師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發(fā)表的一篇論文,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該一級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零的突破,余守萍老師獲得的江蘇省思政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也實現(xiàn)了我校在此獎項上的突破。教研室秉承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指導學生的科研項目,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曾先后指導4項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一項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培育項目。
創(chuàng)新為本,提高實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有待提高,《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也不例外。為此,教研室堅持追求創(chuàng)新的理念,開展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的探索。不斷繼續(xù)探索實踐教學、網(wǎng)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的新教學模式,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一直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先后獲得學?荚嚫母镯椖苛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立項、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項目立項。采取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相結合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國史國情了解的同時,幫助大家明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經(jīng)過幾輪實踐下來,深受學生喜愛,大家普遍反映課堂不再是教師滿堂灌了,學生有參與的機會,能夠談自己的觀點,也能夠帶著問題參與社會調(diào)研,知識和能力得到共同提升。
服務為本,注重實踐
服務教師是前提。只有服務好教師,為其專業(yè)發(fā)展和業(yè)務能力提高提供保障,教研室建設才會更有活力,凝聚力也才會得到保障。為貫徹服務教師的理念,教研室在排課、教研活動等教學任務布置方面,充分考慮每一位教師的特殊情況;結合教師的研究方向,定期展開學術交流,營造教研室濃厚的科研氛圍;圍繞課程教學改革,加強集體項目申報,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服務學生是落腳點。作為教學型單位,教研室建設和活動開展必須服務教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服務學生的成長成才。為貫徹服務學生的理念,教研室重視期中學生座談會的開展,充分聽取學生對課程、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將之反饋到每一位教師手上;同時,通過加強教研活動,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本課程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用、畢生難忘”。
服務社會是延伸。在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基礎上,活動的影響必將輻射到社會層面,提高教研室的影響力。教研室在思考課程整體設置時,突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落實,引導學生深入愛國主義教研基地,針對基地建設、收費問題、受眾問題、教育資源與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整合問題展開調(diào)研,撰寫調(diào)查報告,并與相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持溝通,深得好評。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目前有6位教師,其中兼職教師1名,承擔全!吨袊F(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工作,每位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都非常飽和,基本一周16節(jié),有的老師一周20節(jié)課。雖然很很辛苦,但人人都能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力爭上好每一節(jié)課。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關心,整體氛圍和諧,凝聚力強。蔣超群老師身體不太好,其他老師就主動多承擔點教學任務,減輕蔣老師的工作量;余萍守老師、甘培強老師家里孩子上學需要接送,大家不約而同默認將莫愁的教學任務交給他們,方便其接送孩子……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就是這樣一個團結的團隊,奮進的團隊。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校園人物推薦
- 多元教學 “三本”理念
- 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堅持“教學為本、創(chuàng)新為本、服務為本”的工作理念,探索多元化教學形式
- 校園人物 12-02
- 教學求專精 育人重德才
- 外國語學院翻譯教學團隊共7人,其中女教師5人,承擔著翻譯專業(yè)的核心教學任務。
- 校園人物 12-02
- 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
- 電子工程學院通信教研室主要負責通信工程專業(yè)及學院其它相關專業(yè)課程建設、科學研究、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提升教科研水平及人才培養(yǎng)質(zhì)
- 校園人物 12-01
- 為舟舸,乘風破浪
- 有這樣一個年輕的群體,以“引領學生思想,服務學生成長,做好良師益友”為職業(yè)追求,以愛國守法、敬業(yè)愛生、育人為本、終身學習、為人
- 校園人物 12-01
- 德育為先 以生為本
- 環(huán)境科學學院堅持以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校第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學生
- 校園人物 12-01
- 為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
- 學院目前有教職工100人,其中黨員教師57人。有5個本科專業(yè),7個科研平臺(包括2個省級科研平臺),7個實踐平臺,目前在校生人數(shù)2418人,
- 校園人物 12-01
- 讓樂器奏出最動聽的旋律
- 音樂學院器樂教研室共有11位教師,器樂教研室自成立以來,教研室的老師們就采取了一系列常規(guī)化的管理措施,逐步將器樂教研室的一切教學
- 校園人物 11-30
- 舞動青春,未來可期
- 校啦啦操隊于2012年正式成立。負責此項目的胡欣老師,是體育學院的啦啦操教師,技巧世界冠軍,兩個項目(技巧運動、健美操運動)的國際
- 校園人物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