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美好的兒童語文生活
發(fā)布時間:2024-12-14 閱讀:
2007年,陳林靜和學生們共讀一本名叫《我親愛的甜橙樹》的自制書。當時這本書在中國大陸還沒有發(fā)行,她通過網(wǎng)絡整合裝訂,他們共寫感言,共繪插圖。她畫了飛翔的蒲公英種子,并對孩子們說:"你們就是蒲公英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飛出老師的懷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共同種一棵樹——一棵閱讀之樹。"一屆又一屆的鄉(xiāng)村孩子愛上了閱讀,愛上了語文,陳林靜和孩子們在美好的語文生活里成長。他們的閱讀故事被國內(nèi)外媒體發(fā)現(xiàn)并傳播,她帶領著學生們也像蒲公英一樣,堅持信念并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母校印象:名師輩出,給予人格生長的力量
說起曉莊印象,陳林靜從與眾不同的班級名字開始說起:"1995年9月至1997年7月,我在曉莊就讀‘三二分段’大專班。當時我們班叫‘95大乙’,大乙是文科班,學校當時還有個大甲是理科班。"除了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等教育思想影響外,陳林靜印象里還有三位恩師對自己的影響很深。她說:"曉莊名師輩出,給予我們?nèi)烁裆L的力量。"
一位是教授《文學評論》的潘東標老師,他談吐睿智,自帶冷幽默。上課時,陳林靜最期待的是聽潘老師"抖包袱"。一個個教學重難點,就在一個個"包袱"中,輕松抖到她和同學們的心里。在潘老師的西服里,常會冷不丁"變出"一個自制教具。有時候是一幅簡易小畫,有時候是剛完成的一篇博士論文……眾人歡騰時,他靜等一分鐘再接著上課,此更"笑"果十足。那時,陳林靜心里埋下了一顆"做有溫度、幽默智慧老師"的種子。
△南京"書香田園行"做志愿老師
第二位恩師是教授《現(xiàn)代文學》的謝方澤老師。眉目慈祥,語言溫潤的謝老師盡顯儒雅風范。他總是提前一周開出系列書單布置給學生,然后再講。許多周末或夜晚,陳林靜沉浸在曉莊校園靜謐的圖書館里,那里成了她最喜歡待的地方。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駱駝祥子》、曹禺的《雷雨》……讀完再聽謝老師的課,心里有了很多共鳴。讓學生主動地學,讓學生迷戀課堂,是謝老師的魅力,也成為了陳林靜追求的教學方向。
楊培晶老師教《小學語文教材教法》。由于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又不熟悉小學教材,聽楊老師的課大多云里霧里。"雖然我們常;卮鸩涣死蠋煹膯栴},但他從不批評,總是鼓勵我們。印象很深的一次作業(yè)批改,我寫的教學設計很短,只占了小半頁紙。楊老師的修改和點評的內(nèi)容卻占了一頁半,紅通通的一大片。不僅如此,他還抓緊每個寶貴的課間十分種,從辦公室趕到教學樓,和我們一個個地面談。他每次批改完作業(yè),還問:‘我這樣子修改,你有不同意見嗎?’"
一次面考,同學們排隊到他辦公室說教學設計,他需要逐個對話和點評,從中午到晚上,沒有吃上一口飯。兩個男同學湊錢給楊老師買了盒飯,他一邊掏著錢一邊說:"太感動了!太感動了!不能讓沒掙錢的娃娃花錢。"在楊老師的指點下,陳林靜的畢業(yè)論文修改了多次并獲得了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秀"。在楊老師的推薦下,陳林靜的詩歌發(fā)表在了曉莊學刊中。在楊老師的邀請下,陳林靜在校期間還合作編寫書稿……謙遜樸實、嚴謹認真,尊重每一個的楊老師讓陳林靜心懷夢想:未來要用心做個好老師,做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專業(yè)特色:創(chuàng)造兒童自己的語文
從教20余年來,陳林靜從一名師范生成長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并先后獲得江蘇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對象,南京市"師德標兵",南京市"斯霞獎",全國小語2020年"十大青年名師"等榮譽。談起她專業(yè)發(fā)展中最大的特色,用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的話來說,陳林靜創(chuàng)造了真正兒童的語文。
在學生們口中,她是可親的"故事老師"。每天學習任務完成后,她就應學生的要求現(xiàn)講現(xiàn)編故事,數(shù)年后,近兩百篇童話故事連載產(chǎn)生了。她和孩子們出班刊班報、班級博客、拓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做一切有價值的語文的快樂事兒。在家里的工作箱里,陳林靜有個壓箱寶之一就是她和學生們創(chuàng)辦的第一本班刊:《土撥鼠的屋》。她為學生們創(chuàng)立了"土撥鼠的屋"班級博客:"快樂屋"里記載著生活學習的快樂瞬間;"創(chuàng)作屋"里刊登著學生們的各類創(chuàng)作文章、自己對學生的作文欣賞、評論;"讀書屋"里陳列著好書推薦、讀后感;"問答屋"里記錄著師生對話、留言……每天更新的班級博客,已經(jīng)變成一個可愛、溫馨、有意義的班級家園,給孩子們童年的生活、學習留下了美好記憶。
她教授的班級里,沒有讓學生皺著眉頭寫大量作業(yè),有的是評選"小小播音員""作家大擂臺""最佳辯論手""金牌小詩仙""精彩課本劇"之類的語文實踐作業(yè)。這些既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展示,也是語文能力的實踐與拓展。
"讓一屆屆孩子愛上閱讀,讓一本本好書陪伴著他們快樂成長。"這是陳林靜心中始終如一的目標。因為童年得不到太多的課外書,反而對書有了一種饑渴,激發(fā)更多語文的熱愛;因為思考編寫語文拓展課程而帶領孩子們開展各類的主題閱讀;因為孩子們愛上閱讀因而對自己的童年多了一份紀念……許多個一連串的"因為",讓陳林靜覺得,歲月里美好的東西就這樣一個一個"冒"出來。把創(chuàng)新實踐變成鮮活的文字,博客里常常出現(xiàn)深夜或凌晨發(fā)布的教學實踐文章,這些都成為了最真實的教科研。
教育主張:優(yōu)化兒童語文生活
2018年,被評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的陳林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張:以"整合式語文課程"與"真味語文教學",優(yōu)化兒童的語文生活。在整合式語文課程方面,她主張以單元整體教學、經(jīng)緯主題閱讀、語文項目活動為一體,在不同的主題模塊中實現(xiàn)學生愉悅的語文生活。在真味語文教學方面,她探究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提出了讓孩子樂學會學,運用"獲得支點、產(chǎn)生情趣、注重積累、提升語感、立體實踐、建立聯(lián)結(jié)"六種教學策略,輕負擔高效率地引領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把語文學習變成快樂的"語文生活"。
在此過程中,她創(chuàng)造性地領銜了三大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即"主題式"課外閱讀課程化、"項目式"語文綜合實踐和"單元整體教學"校本研究。以"主題式"課外閱讀課程化項目為例,她引領學科團隊把兒童文學經(jīng)典、蒙學經(jīng)典、詩詞經(jīng)典等作為閱讀積累的主體,兼顧其他主題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地利用小學6年12個學期,每學期4個月,共設計了48個經(jīng)典主題閱讀,并特別關注學生四種閱讀的關鍵能力,解決"讀得怎么樣"的問題。
如今,擔任江寧區(qū)教科室副主任的陳林靜,致力于帶領更多一線教師共同研究走向?qū)嵺`的教科研,走一條高品質(zhì)的教育科研之路。她始終愿意做那個土撥鼠:"土撥鼠在挖土,/有人問,土里有什么?/土撥鼠說,土里有土。"就是那個簡單的土撥鼠,以撅著肥臀的姿態(tài)去做好教育,做好自己。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校園人物推薦
- 創(chuàng)造美好的兒童語文生活
- 2007年,陳林靜和學生們共讀一本名叫《我親愛的甜橙樹》的自制書。當時這本書在中國大陸還沒有發(fā)行,她通過網(wǎng)絡整合裝訂,他們共寫感言
- 校園人物 12-14
- 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
- 一次期末調(diào)研考試中,初一語文的作文題目是"這樣的我喜歡"。袁新兵成為學生們作文中寫得最多的男主角。
- 校園人物 12-14
- 藝術和生活教育,鑄就重要的人生底色
- 1990年,優(yōu)秀師范生代表陳躍紅被保送到南京曉莊師范學校,成為了曉莊大專班(3+2分段)小學教育專業(yè)的一名"陶子"。
- 校園人物 12-14
- 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哪些同學最愿意做老師?想把教師作為終身職業(yè)的舉手?"上世紀90年代初,南京曉莊師范一堂文學課上,兩位同學堅定地舉起了右手。
- 校園人物 12-13
- 向著陽光歌唱
- 2016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當天,楊晴收到一個來自畢業(yè)學生的禮物——一首小詩:"您,看見陽光就微笑,笑意沿著光線,一朵、兩朵、三朵,開
- 校園人物 12-13